教育培训机构大全
证书报考时间,报考条件

古诗《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题解】

《送友人》是一首五律诗,为李白有名的送别诗。至于送何人,作于何时,不详。

  句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河水绕城东流过。“郭”,指外城。朋友远行,诗人从城内一直送到城外。放眼远望,青山迎面扑来。山郁郁葱葱,大概不会太高,但绵延甚广,所以说“横”。对于即将远行的人来说,有山高路远、崎岖艰难之意。近看,流水潺潺,绕城而去。水本无色,但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所以说“白水”。古人常以流水比喻离情别意,流水绕城,似有留恋之意。

这两句,“青山”无言,“白水”有声,对偶工稳,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呈现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在这里一分别,你就孤身一人,踏上万里征程,犹如那随风而飞的蓬蒿,漂泊天涯。诗人见朋友孤身远行,不知道前行的路上,是否顺利平安,因此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深切关怀。“孤蓬”,孤飞的蓬蒿。蓬蒿秋天枯萎时常被风拔起,飘转无定,古诗文常以之比喻身世飘零、远行无依之人。

如果按严格的格律要求,律诗的二、三两联是必须对仗的,可是这一联中的“一为”对“万里”却并不工整,因为“为”是虚字,而“里”是实词,这种词性不尽相同的对仗,在后来,特别是晚唐的律诗中都是尽量避免的,而在这里,诗人不拘泥于对仗,落笔舒畅自然。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白云飘浮,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要到哪里去,有时停一停,有时随风而散。在外漂泊的游子,和浮云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西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人们在欣赏落日时,也有恋恋不舍之意,生怕它早早地落下。这不正像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吗?“浮云”、“落日”,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在这里,也有可能就是眼前景。

这一联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诗人把汉魏以来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生活实感结合起来,娴熟地掌握了传统文化积淀的意蕴,在妙手偶得之间留下了令人咀嚼的隽永韵味。清人仇兆鳌评论说,太白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朋友挥一挥手,从这里远去,那马儿似也不忍离别而萧萧长鸣。挥手告别,是人之常情,但诗人要表达的,同时也更有意味的是后一句。友人的马见人挥手道别,似乎也懂得人的心意,忍不住萧萧长鸣。它是像主人那样,向朋友致意道别么?或者说,它是不忍分别,别情难抑?诗人在写分手的最后场面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以物来衬。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最后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但诗人只加一“班”字,便顿出新意,既符合特定的身份,又烘托出缱绻情谊。“班”,是离别的意思,“班马”,就是离群之马。“萧萧”,马嘶鸣声。

 评解

在诗歌意象上,李白总是不拘泥于细末,经常揽大景物,用亮色调。他眼望青山,遥想万里,目接长空。他似乎总是在极目远望,将一颗诗人的心与天地融合。青山流水、落日白云、班马长鸣,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这首送别诗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同时带有几分苍凉的色调。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而意致缠绵,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读之令人神往。

自始至终,我们都不知诗人所送的友人是谁,也许正因如此,让人更觉韵味无穷。因为不局限于某人某事,就留下了很大的欣赏与想象空间。

赞(1)
分享到: 更多 (0)

本栏目分享各类证书的报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