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PDF电子书

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社先后组织出版了一些著名老中医经验整理著作,包括医案、医论、医话等。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批著作对我国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整理出版著名老中医经验的重大意义正在日益彰显。这些著名老中医在我国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当中的代表如秦伯未、施今墨、蒲辅周等著名医家,既熟通旧学,又勤修新知;既提倡继承传统中医,又不排斥西医诊疗技术的应用,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的著作多成于他们的垂暮之年,有的甚至撰写于病榻之前。无论是亲自撰述,还是口传身授,或是由其弟子整理,都集中反映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诸位名老中医不吝秘术,广求传播,所秉承的正是力求为民除瘼的一片赤诚之心。诸位先贤治学严谨,厚积薄发,所述医案,辨证明晰,治必效验,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其中也不乏具有创造性的建树;医话著作则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是学习中医的难得佳作,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是为《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的第十辑,这些著作能突出反映刘老之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气机论、攻邪论、水火论、湿证论、脾胃论、肝胆论以及抓主证等学术思想及其对经方的运用经验,汇集了刘老行医50余年的学术经验和心血结晶,贯彻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通过阅读刘老文稿,读者可窥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之一斑,并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刘老的临证特色和诊治经验。
作者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伤寒论》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被誉为“伤寒泰斗”、“经方大家”,日本汉方界更称其为“中国治伤寒第一人”,其学术成就为中医同仁所公认,在中医学界享有盛誉。刘老以振兴中医、培育桃李为己任,在繁忙的医疗、教学、科研之余,坚持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培养后学。刘老一生著述颇丰,曾出版中医学术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为传承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目录
总目录
经方临证指南

版权信息
刘渡舟医书七种编写委员会
出版说明
整理说明
刘渡舟简介

上篇 经方临证治验录
1.桂枝汤证
2.桂枝加葛根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7.桂枝加桂汤证
8.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0.桂枝加芍药汤证
11.桂枝加大黄汤证
12.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3.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14.麻 黄 汤 证
15.麻黄加术汤证
16.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1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18.葛 根 汤 证
19.葛根加半夏汤证
20.小青龙汤证
21.大青龙汤证
2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23.越婢加半夏汤证
24.越婢加术汤证
2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2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27.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28.茯苓甘草汤证
29.苓桂杏甘汤证
30.五 苓 散 证
3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32.桃核承气汤证
33.抵 当 汤 证
34.栀子豉汤证
35.栀子厚朴汤证
36.大陷胸汤证
37.大陷胸丸证
38.小陷胸汤证
39.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40.附子泻心汤证
41.半夏泻心汤证
42.生姜泻心汤证
43.甘草泻心汤证
44.旋覆代赭汤证
45.黄 连 汤 证
46.黄 芩 汤 证
47.白 虎 汤 证
48.白虎加人参汤证
49.白虎加桂枝汤证
50.白虎加苍术汤证
51.调胃承气汤证
52.小承气汤证
53.大承气汤证
54.麻子仁丸证
55.厚朴七物汤证
56.茵陈蒿汤证
57.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58.栀子柏皮汤证
59.小柴胡汤证
60.大柴胡汤证
61.柴胡桂枝汤证
6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6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64.小建中汤证
65.理 中 汤 证
66.桂枝人参汤证
67.四 逆 汤 证
68.四逆加人参汤证
69.白 通 汤 证
70.桃 花 汤 证
71.真 武 汤 证
72.黄连阿胶汤证
73.猪 苓 汤 证
74.猪 肤 汤 证
75.半 夏 汤 证
76.四 逆 散 证
77.吴茱萸汤证
78.白头翁汤证
79.白头翁加阿胶汤证
80.当归四逆汤证
8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82.芍药甘草汤证
83.甘草附子汤证
84.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证
85.竹叶石膏汤证
86.牡蛎泽泻散证
87.百合地黄汤证
88.防己黄芪汤证
89.苇 茎 汤 证
90.旋覆花汤证
91.甘姜苓术汤证
92.酸枣仁汤证
93.射干麻黄汤证
94.大黄牡丹汤证
95.泽 泻 汤 证
96.半夏厚朴汤证
97.桂枝茯苓丸证
98.当归芍药散证
99.温 经 汤 证
下篇 医论集
1.张仲景当归剂的证治特点
2.心悸的辨证与治疗
3.人体的“津液链”
4.“战汗”的发生、治疗及护理
5.苏子降气汤证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运用
6.温胆汤的临床运用
7.加减木防己汤治疗湿热痹
8.温病证治约言
9.阴虚性肝胃不和的证治
10.益胃汤的临床运用
11.三甲复脉汤的临床运用
12.“甘温除大热”及东垣方的临床运用
伤寒论通俗讲话

版权信息
刘渡舟医书七种编写委员会
出版说明
第一辑 收录13种名著
第二辑 收录14种名著
第三辑 收录20种名著
第四辑 收录6种名著
第五辑 收录19种名著
第六辑 收录11种名著
第七辑 收录15种名著
第八辑 收录11种名著
第九辑 收录11种名著
第十辑 收录7种名著(刘渡舟医书七种)
整理说明
一、概论
(一)《伤寒论》的产生与演变
(二)《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
(三)什么是“六经”
1.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六经与六气的关系
(四)六经病的传变
(五)六经病的主证、兼证、变证与挟杂证
(六)《伤寒论》的治法与方剂
(七)《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
(八)怎样学习《伤寒论》
1.首先要熟读原文,在熟悉原文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方证
2.要学好《伤寒论》,还必须有较好的古汉语基础
3.熟悉并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是学好《伤寒论》的一个重要前提
4.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学习《伤寒论》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学好《伤寒论》的关键所在
5.最后要指出的是,学习《伤寒论》一定要注意上下、前后条文之间的联系
二、辨病发阴阳寒热纲要
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一)太阳病辨证纲要
(二)太阳病经证
1.太阳中风证治
2.太阳伤寒证治
3.辨麻桂越婢合方的小汗证
(三)辨不可发汗证
(四)辨传经与不传经
(五)辨太阳腑证并治
1.太阳蓄水证治
2.太阳蓄血证治
(六)虚烦证治与治疗禁忌
1.栀子豉汤证
2.栀子豉汤加减证
3.栀子豉汤禁忌证
(七)结胸证治
1.大陷胸丸证
2.大陷胸汤证
3.小陷胸汤证
4.三物白散证
5.陷胸汤的禁忌与结胸证预后
(八)心下痞证治
1.半夏泻心汤证
2.生姜泻心汤证
3.甘草泻心汤证
4.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5.附子泻心汤证
6.旋覆代赭汤证
(九)辨太阳病变证治法
1.表里先后、标本缓急与调整阴阳的治疗法则
2.邪热迫肺作喘证治
3.协热下利证治
4.误治变虚证治
5.火逆的变证
(十)太阳病类证与治疗
1.温病
2.风温
3.风寒湿痹证
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一)阳明病辨证纲要
(二)阳明病成因
(三)辨阳明病腑证并治
1.调胃承气汤证
2.小承气汤证
3.大承气汤证
4.麻子仁丸证
5.蜜煎导法
(四)辨阳明病可下与不可下
(五)辨阳明病经证并治
(六)辨阳明病热证并治
(七)辨阳明病寒证并治
(八)辨阳明病蓄血证并治
(九)湿热发黄证治
(十)阳明病的预后
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一)少阳病辨证纲要
(二)少阳病的正治法
(三)少阳病治疗禁忌
(四)少阳病机进退
(五)少阳病权变治法
1.柴胡桂枝汤证
2.大柴胡汤证
3.柴胡加芒硝汤证
4.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六)热入血室证治
六、合病、并病
(一)太阳阳明合病
(二)太阳少阳合病
(三)阳明少阳合病
(四)三阳合病
(五)太阳阳明并病
(六)太阳少阳并病
(七)少阳阳明并病
七、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一)太阴病辨证纲要
(二)太阴脏病证治
(三)太阴经病证治
(四)太阴经脏俱病证治
八、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一)少阴病辨证纲要
(二)少阴病寒证
1.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附子汤证
3.真武汤证
4.四逆汤证
5.通脉四逆汤证
6.白通汤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7.吴茱萸汤证
8.桃花汤证
(三)少阴病热证
1.黄连阿胶汤证
2.猪苓汤证
3.少阴邪热外转太阳证
4.四逆散证
(四)少阴咽痛证治
(五)少阴病急下证
(六)少阴病治疗禁忌
(七)少阴病的预后
九、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一)厥阴病辨证纲要
(二)厥阴病寒热错杂证治
1.乌梅丸证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麻黄升麻汤证
(三)厥阴病寒证
1.吴茱萸汤证
2.当归四逆汤证
(四)厥阴病热证
(五)厥阴病的病机进退
(六)厥阴病治疗禁忌
(七)厥阴病预后
十、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一)霍乱病辨证纲要
(二)霍乱与伤寒的鉴别
(三)霍乱病的证治
1.霍乱表里寒热证治
2.霍乱吐利亡阳证治
3.霍乱吐利阴阳两虚证治
4.霍乱吐利阳亡阴竭证治
5.霍乱病后的调治
十一、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一)阴阳易证治
(二)差后劳复证治
(三)差后复发热证治
(四)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证治
(五)差后喜唾证治
(六)差后虚羸少气欲吐证治
(七)差后日暮微烦证治
伤寒论十四讲

版权信息
刘渡舟医书七种编写委员会
出版说明
整理说明
再版序
前言
第一讲 《伤寒论》导言
一、《伤寒论》的历史变革
二、《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
三、六经的概念
四、六经辨证方法
五、六经为病传变
六、“六经”析疑
七、论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八、《伤寒论》的治疗法则
九、《伤寒论》的方剂
十、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第二讲 试论《伤寒论》条文组织排列的意义
一、《太阳病上篇》30条
二、《太阳病中篇》97条
三、《太阳病下篇》51条
四、《阳明病篇》84条
五、《少阳病篇》10条
六、《太阴病篇》8条
七、《少阴病篇》45条
八、《厥阴病篇》58条
九、《霍乱病篇》10条
十、《阴阳易瘥后劳复病篇》7条
十一、小结
第三讲 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
一、太阳病的提纲证
二、阳明病的提纲证
三、少阳病的提纲证
四、太阴病的提纲证
五、少阴病的提纲证
六、厥阴病的提纲证
第四讲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一、太阳经病
二、阳明经病
三、少阳经病
四、太阴经病
五、少阴经病
六、厥阴经病
七、小结
第五讲 试论桂枝汤的加减证治
一、桂枝汤的适应证
二、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三、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第六讲 试论麻黄汤的加减证治
一、麻黄汤的适应证
二、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三、麻黄汤的加减应用
第七讲 试论苓桂剂的加减证治
一、水气的概念
二、水气上冲的证机
三、水气上冲的证治
第八讲 试论白虎汤类的加减证治
一、白虎汤
二、白虎加人参汤
三、白虎加桂枝汤
四、竹叶石膏汤
五、白虎加苍术汤∗
六、玉女煎∗
七、化斑汤∗
第九讲 试论承气汤类的加减证治
一、大承气汤
二、小承气汤
三、调胃承气汤
四、麻子仁丸
五、桃核承气汤
六、厚朴七物汤
七、厚朴三物汤
八、厚朴大黄汤
九、大黄硝石汤
十、大黄牡丹皮汤
十一、三一承气汤∗
十二、黄龙汤∗
十三、增液承气汤∗
第十讲 试论柴胡汤类的加减证治
一、小柴胡汤证治
二、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
第十一讲 试论理中汤类的加减证治
一、理中汤
二、桂枝人参汤
三、甘草干姜汤
第十二讲 试论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
一、四逆汤
二、四逆加人参汤
三、通脉四逆汤
四、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五、白通汤
六、白通加猪胆汁汤
七、干姜附子汤
八、茯苓四逆汤
九、附子汤
第十三讲 对寒热错杂诸方综述
一、半夏泻心汤
二、附子泻心汤
三、黄连汤
四、乌梅丸
五、麻黄升麻汤
六、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第十四讲 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
一、什么是主证,为什么要先抓主证
二、抓主证,也要注意兼证
三、变证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四、夹杂证形成的特点
五、抓主证,使用经方的治例
六、小结
伤寒论诠解

版权信息
刘渡舟医书七种编写委员会
出版说明
整理说明
前言
凡例
伤寒卒病论集
绪论
一、《伤寒论》的产生与演变
二、《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
三、什么是六经
四、六经病的传变
五、六经病的主证、兼证、变证与夹杂证
六、《伤寒论》的治法与方剂
七、《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
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附:《伤寒论》原文校勘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甘草泻心汤方
猪胆汁方
猪肤汤方
新编伤寒论类方

刘渡舟医书七种编写委员会
出版说明
整理说明
前 言
桂枝汤类概述
一、桂 枝 汤
二、桂枝加葛根汤
三、桂枝加附子汤
四、桂枝去芍药汤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十二、桂枝甘草汤
十三、小 建 中 汤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十五、桂枝加桂汤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十七、桂枝附子汤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麻黄汤类概述
一、麻 黄 汤
二、大 青 龙 汤
三、小 青 龙 汤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八、麻黄升麻汤
葛根汤类概述
一、葛 根 汤
二、葛根加半夏汤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抵当汤类概述
一、桃核承气汤
二、抵 当 汤
三、抵 当 丸
栀子豉汤类概述
一、栀 子 豉 汤
二、栀子甘草豉汤
三、栀子生姜豉汤
四、栀子厚朴汤
五、栀子干姜汤
六、枳实栀子豉汤
七、栀子柏皮汤
陷胸汤类概述
一、大 陷 胸 丸
二、大 陷 胸 汤
三、十 枣 汤
四、小 陷 胸 汤
五、白 散
六、瓜 蒂 散
泻心汤类概述
一、半夏泻心汤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三、附子泻心汤
四、生姜泻心汤
五、甘草泻心汤
六、旋覆代赭汤
甘草汤类概述
一、甘 草 汤
二、炙 甘 草 汤
三、甘草附子汤
四、甘草干姜汤
苓桂术甘汤类概述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
四、五 苓 散
五、猪 苓 汤
六、文 蛤 散
黄芩黄连汤类概述
一、黄 芩 汤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三、黄 连 汤
四、黄连阿胶汤
白虎汤类概述
一、白 虎 汤
二、白虎加人参汤
三、竹叶石膏汤
承气汤类概述
一、调胃承气汤
二、小 承 气 汤
三、大 承 气 汤
四、麻 子 仁 丸
五、蜜 煎 导 方
六、猪胆汁灌方
柴胡汤类概述
一、小 柴 胡 汤
二、大 柴 胡 汤
三、柴胡加芒硝汤
四、柴胡桂枝汤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七、四 逆 散
芍药当归汤类概述
一、芍药甘草汤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
三、当归四逆汤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干姜汤类概述
一、干姜附子汤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三、理中丸(汤)
赤石脂汤类概述
一、赤石脂禹余粮汤
二、桃 花 汤
四逆汤类概述
一、四 逆 汤
二、四逆加人参汤
三、茯苓四逆汤
四、通脉四逆汤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六、真 武 汤
七、白 通 汤
八、白通加猪胆汁汤
九、附 子 汤
杂方类概述
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二、茵 陈 蒿 汤
三、猪 肤 汤
四、桔 梗 汤
五、苦 酒 汤
六、半夏散及汤
七、乌 梅 丸
八、白 头 翁 汤
九、吴 茱 萸 汤
十、烧 裈 散
十一、牡蛎泽泻散
金匮要略诠解

版权信息
刘渡舟医书七种编写委员会
出版说明
整理说明
前言
金匮要略方论序
凡例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概说
结语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概说
结语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概说
结语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概说
结语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概说
结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概说
结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概说
结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概说
结语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概说
结语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概说
结语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概说
结语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概说
结语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概说
结语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概说
结语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概说
结语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概说
结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概说
结语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概说
结语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概说
结语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概说
结语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概说
结语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概说
结语
杂疗方第二十三
概说
结语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概说
结语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概说
结语
附:《金匮要略方论》原文校勘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杂疗方第二十三】
肝病证治概要

版权信息
刘渡舟医书七种编写委员会
出版说明
整理说明
前言
上篇 概论
一、肝在生命运动中的地位和生理特点
二、肝病的病变规律
三、肝病的诊断学特点
四、肝病的治疗原则
中篇 肝病证治规律
第一章 肝气郁结证治
第二章 肝气冲逆证治
第三章 肝火证治
第四章 肝火伤阴证治
第五章 肝风证治
第六章 湿热诸毒黄疸证治
第七章 气血瘀滞证治
第八章 寒热错杂证治
第九章 肝寒证治
第十章 肝虚证治
下篇 附篇
一、《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
二、胆腑理论及临床
三、肝病用药指归

 






文件名称:《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PDF电子书

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资源来源:网络收集

网盘资源均收集于网络,只作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到原网站购买,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

点击下载

0
分享到: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