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正宗的《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本版为最新第六版。
适读人群 :11-14岁,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集结编撰阵容,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亲自担任总主编,2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科学家担任分册主编可靠的保证。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读者的实际需要,将全书分为三大板块共18个分册:
(1)基础板块: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生命;
(2)专题板块:动物、植物、古生物、医学、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
(3)热点板块: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武器与国防、航天与航空、灾难与防护。全书共600万字,7000余幅彩色图片,收入4500个代表科技发展前沿和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形式上适应当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与国际上同类图书的出版潮流相接轨,首次推出彩色图文版,用大量的彩色图片向读者展示当代科技前沿的“美与魅”。内容上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低碳、环保、网络等。书中的“为什么”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力求将当前孩子们关心、爱问的问题一网打尽。同时,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过程,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创造探索,通过“微问题”“微博士”“实验场”“关键词”“科学人”等小栏目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网络通信、低碳环保、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究进展更是一日千里,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然也成为追求时尚的青少年关注的热点。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共18个分册,每个分册由250~300个问题组成。内容上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形式上用大量彩色图片向读者展示当代科技前沿的“美与魅”,用版块化的编排结构和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坚持“原创”的特点,约请“两院”院士担任图书编委,一线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编写,科学家审稿。书中的“为什么”将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力求将孩子们很爱问的问题一网打尽。
作者简介
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总主编,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分册主编:
李大潜,《数学》分册主编,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
沈文庆,《物理》分册主编,实验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
赵东元,《化学》分册主编,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机理的物理化学及其催化研究。现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陈宜瑜,《动物》分册主编,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
陈晓亚,《植物》分册主编,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汤钊猷,《医学》分册主编,肿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肝癌临床诊治和基础性研究方面成就显著。
曾溢滔,《生命》分册主编,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我国基因诊断的主要开拓者。
杨雄里,《大脑与认知》分册主编,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回路的信号传递、调制的基础及其机制。现任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忠和,《古生物》分册主编,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者之一,主要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的研究,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王绶琯,《天文》分册主编,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
方成,《天文》分册主编,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
刘嘉麒,《地球》分册主编,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我国火山和玛珥湖古气候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汪品先,《海洋》分册主编,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曾任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
欧阳自远,《航空与航天》分册主编,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褚君浩,《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郑时龄,《建筑与交通》分册主编,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
吴启迪,《电子与信息》分册主编,智能控制专家,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同济大学校长等职。
王越,《武器与国防》分册主编,信息系统专家、雷达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等。
黄培康,《武器与国防》分册主编,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雷达目标特性领域带头人,曾任航天二院科技委副主任。
俞大光,《武器与国防》分册主编,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曾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
马宗晋,《灾难与防护》分册主编,地质学家、减灾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
目录
《数学》
《物理》
《化学》
《动物》
《植物》
《医学》
《生命》
《古生物》
《天文》
《地球》
《海洋》
《大脑与认知》
《航空与航天》
《能源与环境》
《建筑与交通》
《电子与信息》
《武器与国防》
《灾难与防护》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脑
人类探索自我,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我是谁?人活着是怎么一回事?灵魂真的存在吗?我们如何感知到世界的缤纷灿烂?那些难忘的记忆和喜、怒、哀、乐是如何形成的?大脑如何思维?为什么大千世界中人们的个性、风格迥异?为什么性格乖戾、生活不能自理的真实“雨人”金·皮克却拥有超常的记忆,能够做到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由古至今,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吸引了无数智者去思考和研究。
犹如深邃浩瀚的宇宙,人类的大脑蕴藏着无穷秘密。大脑是人体内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组织器官,是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历经千百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人类大脑,包含了多达千亿的神经细胞(神经元),这些细胞间以一种高度有序、高度特异的方式相互联结并形成网络(神经网络),以应付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并使人类具备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生物,成为万物之灵,正是由于我们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人脑高级认知功能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使得人类成为有个性、有感情、有思想的生命体,具备了掌控世界的能力。通过功能各异的神经元的分工协作,大脑成为接收外界信号、产生感知觉、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推理、发出指令以付诸行动的总指挥部,它掌管着我们的语言、感觉、思维、记忆、情绪、行为等高级活动。脑的活动不仅使我们能够看到千姿百态的世界,能够听到动人心弦的音乐旋律,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能够思考、创造、认识和改造世界。
人类大脑可以在瞬息间对海量的外界信息进行高度复杂的处理,它的工作原理为计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而计算机的发展又向人类的智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之所以把计算机称为电脑,就是因为人们认为计算机能做的事情与我们的大脑相似。1997年5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象棋比赛轰动了全世界:超级计算机“更深的蓝”与享誉世界棋坛的特级国际大师卡斯帕罗夫展开人机对弈。经过9天6局的激战,“更深的蓝”最终以两胜三平一负的战绩战胜了大师。落败的卡斯帕罗夫在赛后说,他在与“更深的蓝”下棋时感觉计算机的决定富有“智慧和创意”,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这场“人机大战”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机器脑可以比人脑更加聪明,甚至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代替人脑吗?
人脑具有智慧、能思维,但更重要的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活动还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性,这是计算机所不具备的。计算机缺乏灵活的判断力、创造力和情感,而情感恰恰是人类智能优势的基础。人脑的所有智能显然不可能全部存在于一个无生命的机器中。计算机依靠人类事先为之设定的程式语言来进行工作,而人脑在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等因素的影响下,处于动态的进化、升华过程中,能不断创新,这是计算机(机器脑)依靠自身的能力不可能达到的。
但是,计算机无疑能大大增强人脑收集海量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扩展人脑利用推理探索事物的空间。如何将无生命的计算机与人脑的创造力和判断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强大功能为人类服务,是众多科学家为之努力的目标。例如,科学家已能用大脑发出的信号来直接操纵假肢,使失去双腿的人犹如常人一样行走自如。
大脑赋予了人类智慧、爱情、记忆和美梦,然而大脑的种种疾病也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对于脑疾病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脑部疾病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而这些疾患防治对策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对脑工作原理的认识。从事基础研究的神经科学家正和临床医学家紧密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人脑的结构十分精细,实施的功能极其复杂,人类探索脑的奥秘需要从分子、细胞、系统、全脑和行为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和整合,需要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科学家(神经科学家、医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社会学家等)的加盟和协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科学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脑科学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其研究成果无疑将为人类更好地了解自身、保护自身和防治脑疾病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这是一个充满着期待和挑战的脑科学时代。本卷围绕“大脑与认知”这一主题,从七个方面展开探索大脑之旅。我们将与你一起分享“大脑与神经”的鬼斧神工,寻觅“感觉与知觉”的精妙绝伦,品味“学习与记忆”的玄奥精微,感受“思维与智力”的深邃浩淼,体验“睡眠与梦境”的神秘莫测,了解“性格与情绪”的变幻无常,剖析“大脑与健康”的千汇万状。希望本书的许许多多“为什么”能够激起你对脑科学的热情和热爱,并一起来探索大脑的无穷奥秘。
【微博士】精神活动源于心脏还是大脑
资
源
下
载
文件名称:《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全套18本epub电子书
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资源来源:网络收集
提示:网盘资源均收集于网络,只作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到原网站购买,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
请先
!